中國二手服裝成就了非洲二手服裝市場
【YCC拉鏈行業(yè)新聞】
當你把舊衣服扔進小區(qū)回收箱的時候,可能不會想到這些衣服很可能會遠渡重洋,穿在黑皮膚的非洲人民身上,盡管他并不認識衣服上的中文字。
擁有全球近 1/6人口量的非洲,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成衣進口地。
非洲大部分地區(qū)(埃及、南非除外)普通老百姓穿在身上的衣服,大多是二手服裝市場淘來的
從貧民到中產白領,一同匯聚于二手市場,購買二手衣服是非常普遍的消費方式。
來自中國的二手校服,非洲人民的最愛。
崛起的非洲二手服裝市場
英國一家海外發(fā)展研究所統(tǒng)計,早在2010年,肯尼亞、加納和坦桑尼亞三個國家,從歐美進口的二手衣物就已經達到30萬噸,總價值 1.32億美元。
歐美等服裝嚴重過剩的國家,催生了一條成熟的二手服裝產業(yè)鏈。
2016年,全球二手服裝跨境貿易達到40億美元, YCC尼龍拉鏈其中 70%二手服裝來自歐洲與北美,這些服裝大部分流向了非洲。
近年來,中國某些企業(yè)也成為非洲二手服裝市場的受益者。
經過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飛速發(fā)展,國二手服裝入口日漸發(fā)端,入局非洲大市場是不可放過的賺錢機會。
據(jù)聯(lián)合國貿易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庫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從 2009年開始,中國二手衣服入口量在全球二手服裝貿易中迅速攀升。
2017年,國出口海外的廢舊衣物達到248200多噸,比上年同期增長 53.94%廣東居于榜首,達到70289.3噸,浙江、上海、江蘇緊隨其后。其中,超越 60%二手服裝最終入口到非洲。
阿里、京東等電商平臺也沒有放過這個大好機會,紛紛開啟了線上舊衣回收計劃。
2018年,阿里旗下的閑魚,無縫加入搗騰二手服裝的隊伍中。截止 2018年年底,閑魚回收衣物共計 8438噸,約 4000萬件。其中 45%衣服,進入非洲等不發(fā)達國家或地區(qū)。
非洲人民為什么愛穿二手衣服?
非洲大地上,韻達快遞、藍翔技校的制服成為搶手貨。中國學校的二手校服,憑借過硬的質量,尤其受歡迎。
非洲人民為什么愛穿二手衣服?
一個字,窮。
非洲 54個國家中,有 46個國家獨立的歷史不超過 60年,獨立后的非洲開始了政治、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現(xiàn)代化歷程。
隨著現(xiàn)代化生活方式和勞動方式在非洲落地生根,非洲民眾亟需區(qū)別于激進冗繁服飾的更通勤的衣服來適應新的生產方式。
想要消費款式新、質量好的服飾,當然得花錢。
非洲大部分國家的人均 GDP少于 5000美元,也就是說, YCC樹脂拉鏈個人每天發(fā)明的產出甚至缺乏 15美元。而新衣價格高貴,消費不起。
相對來說,二手服裝價格對非洲人民則友好得多。
經濟學人》資料顯示,一件湯米 希爾費格(TommiHilfig二手襯衫售價為 5000盧旺達法郎(約合 5.82美元,37元人民幣)價格只有一件外鄉(xiāng)全新普通襯衫的1/10
即便是當?shù)氐闹挟a階層,也會行跡于二手服裝市場,選購心儀的衣服。
二手服裝與外鄉(xiāng)紡織業(yè)之爭
歐美、中國等紡織業(yè)發(fā)達的國家源源不時地入口舊衣服,而非洲則依賴進口二手服飾滿足生活和消費需求。
看起來是各取所需,情我愿,皆大歡喜。然而,非洲各國在否進口二手服裝上,糾結不已,左右搖擺。
原因很簡單,政治上獲得獨立的非洲國家,希望在經濟上實現(xiàn)獨立。這又要求建立自主的工業(yè)體系,其中,就包括外鄉(xiāng)紡織工業(yè)。
進口二手服裝,雖然滿足了外國消費者的服飾需求,卻與發(fā)展外鄉(xiāng)紡織工業(yè)南轅北轍,甚至扼殺了外鄉(xiāng)紡織業(yè)。
1980年以前,肯尼亞有 50萬紡織工人,而如今,肯尼亞僅存 2萬多名紡織工人。
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一家制衣廠,上世紀 90年代有 1100名紡織工人,如今不但沒有擴大規(guī)模,工人也減少了一半。
該廠一名負責人無奈地說:
當一件舊 T恤以一瓶水的價格出賣,真的很難去競爭。
二手服裝沖擊外地紡織業(yè),導致外地服飾生產利息高,售賣的價格也偏高,最終又擴大了二手服飾市場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
多倫多大學經濟分析與政策副教授高斯 佛雷瑟認為,大量進口二手貨才是非洲經濟疲軟的罪魁禍首。
非洲各國的領導人也意識到這一點,并積極出臺關稅政策,試圖扭轉局面。
振興外鄉(xiāng)經濟、自強自立和挽回國家尊嚴等動機的驅使下,早在2015年,東非共同體國家(EA C包括盧旺達、肯尼亞、烏干達、坦桑尼亞和布隆迪在內,就決議用三年時間逐步淘汰總價值 2.74億美元的二手服裝市場。
從 2016年開始,盧旺達對二手服裝加征關稅,從每公斤 0.2美元上調至 2.5美元,最終目的逐步取消二手服裝進口。
2017年 6月,盧旺達總統(tǒng)保羅 卡加梅曾堅定地表示:"必需打造和發(fā)展我自己的產業(yè)。"
東非共同體國家集體上調關稅,引起了美國的警覺。因為美國每年要向非洲入口價值近 10億美元的二手服裝行業(yè)。
2016年,盧旺達與肯尼亞、坦桑尼亞、烏干達等國對進口二手服裝提高關稅,馬上引起了美國的貿易制裁和威脅。
美方認為這一舉動影響到外國數(shù)萬個就業(yè)崗位,YCC金屬拉鏈威脅這四國在2018年 5月 28日前取消關稅措施,否則將暫停其出口美國的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免稅準入。
最終,東非共同體中,只有盧旺達一國堅持了下來,其他國家紛紛向美國倒戈。
東非各國紛紛妥協(xié),除了來自美國的關稅威脅,還因為外國二手服裝市場的龐大產業(yè)鏈。
二手服裝生意早已成為了一些非洲國家重要的經濟部門,也是增加就業(yè)的重要產業(yè)。比方,肯尼亞全國至少有 100萬勞動人口從事著與二手服裝相關的工作。
一旦大幅提高關稅或禁止二手服裝進口,將會造成嚴重的失業(yè)潮,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。
禁還是不由,確實是兩難的選擇。
中國的機會來了
兩難之間,非洲各國也在尋求新的調和之法。
近些年,非洲各國政府積極通過各類優(yōu)惠和獎勵政策,吸引外資服裝企業(yè)入駐,曲線發(fā)展外國紡織工業(yè)。憑借廉價勞動力和紡織原料產地優(yōu)勢,卓有效果。
H&MTesco和 Primark已經開始入駐埃塞俄比亞,因為該國沒有最低月薪限制,不熟練的工人月薪僅僅是3540美元,勞動力利息極低。
盧旺達的中國 C&H服裝廠,以培訓該國服裝勞動力而大受歡迎,并在非洲迅速站穩(wěn)了腳跟。
非洲國家非常歡迎中國紡織制造企業(yè)投資,以期推動外國服裝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2019中國紡織業(yè) "一帶一路 "大會上,馬達加斯加經濟發(fā)展局、雇主組織、行業(yè)協(xié)會以及當?shù)刂徔椃b企業(yè),向行業(yè)同仁們展示了馬達加斯加當?shù)亓己玫耐顿Y環(huán)境、優(yōu)惠政策、優(yōu)質的營商環(huán)境和全面的配套服務措施,以及與中國紡織服裝產業(yè)、企業(yè)建立合作的強烈愿望。
當前,國服裝制造業(yè)產能過剩、庫存壓力大,同時面臨著原料價格和勞動力工資逐年攀升的困境。
對中國服裝企業(yè)而言,非洲有市場、有人力,不失為一條新出路。
- 上一篇:2020年中國紡織服裝市場何去何從 2019/12/23
- 下一篇:中國的復星集團收購國際奢侈品品牌 2019/12/23
